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家视点 > 时评 >

中俄专家对“超主权国际储备货币”态度谨慎

时间:2009-04-26 20:31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admin 点击:
  

中俄专家对“超主权国际储备货币”态度谨慎



 
【财经网】4月9日,在由俄罗斯新闻社北京新闻中心举办的中俄经济学家视频连线座谈会上,参会的中俄学者就国际货币体系改革以及建立新的国际储备货币等问题交换了意见。针对G20伦敦峰会前中俄双双抛出的建立“超主权国际储备货币”的呼声,中俄专家均表示出谨慎态度。

俄罗斯后工业社会研究中心主任、经济学教授伊诺泽姆采夫表示,现在世界上许多发展中经济体对美国的依赖性很强,因此现在讨论美元是否应继续作为国际货币的条件暂不具备。

尽管美国的经济和政治实力正在下降,但国际社会面临的问题是:谁可以接替美国在国际金融市场中发挥的作用?从长期来看,各国应支持欧元取代美元作为国际货币,从而让国际货币体系过渡到“后美元阶段”,脱离美元主导的国际金融体系,然后再讨论如何建立新国际储备货币的问题。

“历史证明,没有任何一种不属于主权国家的货币可以成为国际货币,无论是美元、英镑、还是欧元。因此,我不相信‘特别提款权’(SDR)可以成为国际货币。”伊诺泽姆采夫说。

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综合研究室副主任陈道富则认为,以欧元代替美元是“换汤不换药”的做法,无法摆脱以主权货币作为国际货币的结构性缺陷。

“目前的金融危机是现行的国际货币体系导致的必然结果。从美国近期的表现来看,它仍然在通过国际货币体系提供的便利,用不断发行美元的方法来刺激经济,为下一场危机埋下隐患。”陈道富表示。

但陈道富同时也指出,在另一种主权货币替代美元时机尚不成熟、建立“超主权国际储备货币”也只是一种长远考量的条件下,只能在现有的国际货币体系下寻找改进方法,即在“救火”的同时,对现有的体系进行充分的讨论,并往正确的方向前进。“这里可以借鉴中国改革的经验,采取渐进的做法。”

陈道富进一步向《财经》记者解释说,改革国际货币体系的过程可分数个步骤进行。从短期来看,主要是对美元等现行国际主要储备货币的剧烈波动进行约束,如其汇率应以国内的消费者物价指数(CPI)或某一资产为依据,从而改变一些国家从汇率剧烈波动中获利的模式,并对其无限量地发行货币设立限制机制。中期来说,最有可能的是建立以美元为主、多国货币并存的格局,使其相互间形成竞争,在“超主权国际储备货币”这一长远目标达成之前,作为一种过渡。

央行研究局局长张健华称,超主权储备货币提议代表了中国声音和未来货币体系改革的方向,但具体实践还需过程。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金融系主任郭红玉认为,周小川行长关于“超主权国际储备货币”的倡议依然是一种愿望,或是一种理想,并非一个操作的计划,目前可以做的应是货币多元化。她举例表示,目前这种趋势发展,随着人民币区域化进程加快,中俄之间也曾谈到用卢布或人民币进行贸易结算的问题。而只有当几种主权货币实力接近时,才有可能进入货币一体化。

3月23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发表了题为《关于改革国际货币体系的思考》一文,成为了G20伦敦峰会前的“重磅炸弹”。周小川在文中强调,创造一种与主权国家脱钩、并能保持币值长期稳定的国际储备货币,从而避免主权信用货币作为储备货币的内在缺陷,是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理想目标。

尽管这一建议遭遇了多方的质疑,但却得到了俄罗斯方面的积极响应。在周小川文章发表后的3月26日,俄罗斯第一副外长德尼索夫(Andredi Denisov)提出召集各国政府代表与学者举行会议,以便对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问题达成一致。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4月2日在伦敦表示,俄罗斯赞成设立“超主权储备货币”的设想,并认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特别提款权”(SDR)是一个“现成、可利用的选择。”(2009年4月9日)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