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气田开发,伊尔库茨克州的希望之星

时间:2003-11-21 16:38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admin 点击:
  

在冰雪覆盖东西伯利亚的季节,中国、韩国的专家们再次聚集到俄罗斯伊尔库茨克市,为提交、审议、签署《伊尔库茨克供气项目》第一阶段可行性研究成果作最后的冲刺。11月11日下午,我们如约来到位于安加拉河畔的露西亚石油股份公司,采访总裁巴科先生。

在露西亚石油公司总裁位置上执掌公司已两年的巴科先生,是一位熟悉石油天然气工业,同时具备丰富的政府工作经验的专业管理者。他大学读的是钻井专业,之后又拿到经济学、社会管理学学位。此前曾做过阿莫尔州的州长、俄罗斯联邦自然资源部第一副部长,目前正全力以赴地推进伊尔库茨克供气项目的开展。

记者:作为伊尔库茨克州最大的石油公司,请问近些年在油气勘探开发方面取得哪些主要业绩?

巴科先生说,露西亚石油公司是东西伯亚的大型石油公司之一,而且是一个很有潜力、今后能够不断发展壮大的公司。露西亚公司成立时,定位在为伊尔库茨克州供气的小规模公司。但随着地质工作的开展,天然气储量不断增加,我们所开展的项目也在扩大。特别是伊尔库茨克供气项目因中国、韩国的进入,使我们的业务领域扩大到区域间的合作。到今天,我们已是伊尔库茨克州有知名度、能够稳定运作的公司,是这个州的希望之星。本地区人民希望我们公司在不久的将来能够为当地作出贡献。

巴科先生说,我们现在的主要业务就是开发科维克金气田,近几年重点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在勘探开发方面,我们通过持续不断的勘探,科维克金气田已不是过去的样子,探明的地质储量比10年前增加了10多倍。要知道,勘探工作的风险很大,每一个勘探项目的结果不一定是积极和正面的,常常会出现失败和落空。但我们这些年的勘探是富有成效的。到今天为止,已没有人怀疑气田的储量是否能够满足伊尔库茨克项目的供气能力。

二是在伊尔库茨克供气项目确定之后,经过近10年的工作,这个项目已经有了稳定的参与者,并且结束了第一阶段工作,正在开始第二阶段工作。

我们与中方、韩方一道进行了多年研究论证之后,得出了一个重要的结论:供气项目无论是技术上,还是经济上都是可行的。

记者:外界认为伊尔库茨克供气项目的可研工作在经过9年长跑之后,终于向三国政府提交了可研报告,这个过程似乎有些长了,请问您对此有何看法?

巴科先生说,有人说气田的勘探和项目论证时间太长了,我不同意这种观点。如此大的国际合作项目,按照世界上大气田开发惯例,应该是先做大规模的勘探工作,搞清天然气储量后再做供气项目的可行性研究,而我们是将这两项工作并行开展的,所以10年的时间并不算长。综合分析我们取得的成果,比分段式进行提前了3至4年,也就是说我们提早3至4年拿出了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记者:我们从多种渠道了解到,伊尔库茨克州政府对供气项目的态度是积极的,请问如果这条输气管道建成,能为本地区带来什么样的好处?

巴科先生说,实际上科维克金气田开发是在前苏联时期的1987年提出的,当时由于地质资料还不能证明科维克金拥有更丰富的储量,只被看作是满足当地人需要的小气田,因此没有人认为这个气田能在短期内投入开发的大气田。众所周知,俄罗斯在20世纪90年代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渡过了最艰难的时期,我们公司在1998年之后才开始稳定运行,主要得益于BP、秋明、伊尔库茨克州政府等忠实的股东的支持。近几年不断扩大的勘探成果证实科维克金气田是个能够进入国际市场的大气田。因此,无论是股东还是州政府,现在都非常支持这个项目的开展。科维克金气田的开发和修建通往中国、韩国的天然气管道,已经成为这个地区最有前景的大型项目,本地也将因此出现一个新的行业方向———气田开发。

如果这条供气管线建成,受益者首先是伊尔库茨克州。一是当地的能源结构将得到根本性调整,清洁的天然气在替代居民生活和工业燃煤的同时,还将减少污染,改善当地环境。二是能够为当地提供就业机会。伊尔库茨克供气项目一旦实施,除了气田开发、管道干线和城市管网建设,还将带动相关行业的发展,这都需要大量的人力资源投入。三是能够为当地吸引外资并增加财政收入。伊尔库茨克州所在的东西伯利亚在俄罗斯属相对落后的地区,供气项目产生的经济效益将吸引众多投资者的目光,对发展地方经济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记者:中国石油集团是最早介入伊尔库茨克供气项目的外国公司,之后有了第三国韩国的加入,请巴科先生谈谈与中国、韩国合作的感想?

他说,我们知道中国很了不起,近十几年经济发展速度很快,急需能源。为此,中国政府和公司不仅从现阶段的需要出发,而且从长远发展的角度,在世界上积极寻找资源。我认为最佳的合作者应该是最近的资源供应地。因此才有了中、俄、韩三国在伊尔库茨克供气项目上的合作。我首先要肯定的是合作期间三国政府给予的热切关注和大力支持。

当然在合作过程中,我们之间也经历了一些曲折,意见不统一,争吵的时候也有很多,但是所有参与项目研究和论证的人,合作的态度是真诚的,相互间的关系一直是友好的。我还要强调的是,这个项目现在取得的成果是所有人员的智慧结晶。这里我特别要感谢中方一直以来对我们这个项目抱有信心,坚信科维克金气田是一个大型气田。

巴科先生说,我与中国的第一次合作是在1991年,当时我负责的工作是与中国的地质家一起绘制中国与俄国东北部的边界地形图。我们的工作成果1996年在北京召开的国际地质年会上发布。在我担任这个公司的总裁后,与中国接触的机会增加了。去年我参加了两国政府、公司间举行的所有会议,曾8次到中国,现在我的护照上已经没有再盖出入境章的地方了。我曾去过中国的黑河、哈尔滨、北京、上海等地,但这些还远远不能了解中国,如果想对中国这么大的国家了解得更多,需要用我生命两倍的时间。


记者宋杰 王明毅

------分隔线----------------------------
推荐内容